当地时间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中部地区发生6.4级地震,首都罗马震感强烈,部分建筑在地震时晃动大约20秒。目前,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不明。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距离拉奎拉市48公里,距离罗马113公里美国地质勘探局则称,地震震级为里氏6.2级。愿某一天,倘若我们不幸再面对这样的局面之时,至少可以做到“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抗震检测加固不是一句口号,但是又有多少人连这句口号都不以为然。
最近几年,中国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8.7”甘肃舟曲泥石流,造成了近10万人的伤亡。
汶川地震后,国土资源部派出大批地质人员勘查灾后地质状况,给出图纸,哪些地方可以修房屋,哪些地方不可以修房屋。沟口好比是“老虎口”,是绝对不允许修建的。因为汶川地震初期的地质灾害是以崩塌滑坡为主的,而震后若干年(有的专家指出活跃期在100年)是以泥石流为主了,因为山上大量的泥石被震碎了,堆积在山上,一旦有充沛的降雨,便会激活,山洪携带着大量的泥石滚滚而下,沿着山沟出山,别墅群挡住出路,不遭灾才是怪事。但修建人员为什么不具备这种知识,偏要在“老虎口”上造房呢?造得越高档,受灾越重;投资越多,损失就越多。人不能够与自然犟,下次恢复重建时当地居民就懂得不能够在沟口造房屋了。
其实,人类防灾减灾知识并不是先天具备的,大部分来自于受灾过程,更聪明的是从旁人受灾得到教益,改正过去做得不足。国家的防灾减灾法律也是如此。汶川地震发生当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防震减灾法中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地震多发,建筑抗震加固越来越受重视,促使人们对抗震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面对优势各异的抗震加固法,该如何选择?
1、碳纤维布加固法
碳纤维布抗震加固技术是通过粘结剂(建议使用曼卡特碳纤维布配套胶)将碳纤维布同被加固的构件粘结而进行的新型加固方法。
2、增设构件加固法
这类方法通过在原有结构构件以外增设构件来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它主要是对某些承载力、变形不足的构件进行补偿。针对不同的结构可选取不同的构件,常用的有:增设墙体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增设柱子加固法及增设拉杆加固法。
3、植筋锚固技术
植筋技术是在构件上打孔,然后注入植筋胶,植入钢筋,待粘结剂硬化后,钢筋通过与周围混凝土粘结成整体,从而进行锚圊的技术。植筋锚固施工方便、性能可靠。
4、外包钢加固
该法是在构件外围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 具体可分为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和干式外包钢加固法。适用于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及砖柱、砖烟囱等,但对于圆形和曲面构件加固工艺则相对复杂。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能有效提高构件抗震性能。
5、粘钢加固法
在混凝土构件外部黏贴钢板,以提高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被加固构件基本不受损伤,可以充分发挥原构件的作用;外粘钢厚度小,加固后自重增加小;加固后构件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对建筑功能影响极小;施工工艺简单。
6、加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法是用与原结构相同的同种材料增大构件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增大其截面刚度,还可通过对抗震区的处理来提高构件的延性。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板、墙等构件。
7、绕丝法
梁外采用绕钢丝加固。采用绕丝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约束斜裂缝和抗变形能力,由于采用绕丝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加强了对混凝土的约束,不仅能提高斜截面的承载力,而且还能提高正截面的承载力。
碳纤维布抗震加固所用的曼卡特碳纤维布采用进口碳丝织成,高强抗拉,抗震耐腐蚀,重量轻,不改变结构形状、不增加结构自重。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形状、各种结构部位。用于结构抗震加固尤为合适。
大自然的力量固然可怕,但我们并不是毫无办法。抗震检测加固防患于未然,看似无价值的投资,决定的往往不是一个生命那么简单,您是时候深思熟虑了......